close
一、爸媽可以不嘮叨
  面對孩子以不當或不好的行為來獲取注意力的時候,父母應該停止原先不停的提醒或嘮叨,一方面得盡量忽視其不當的行為,不給予注意。此時,父母可以離開現場,尤其是盛怒難收的時候,讓自己和孩子有一段情緒冷卻的時間。做一些讓自己情緒轉移的事情,這樣既可以避免對孩子做出可能傷害他們的事情,也可以等自己氣消後去思考如何教養孩子。對孩子而言,父母的「暫時忽視」可以幫助他們明白這是爸媽不能忍受不當行為的一種自然結果。

  另一方面,當孩子表現合宜或良好的行為時,立即給予注意和鼓勵,例如:「今天功課做得很快,我看到你很用功、很認真。」「早上不需要我叫你,就能自動起床,而且準時出門上學,我很高興。」這樣持續一段時間之後,孩子會發現合宜的行為才能引起家長的注意。不當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少,正確的行為會越來越多。


二、讓孩子自己面對結果
  如果要讓孩子能自動自發,除了上述忽略和鼓勵的方法外,要是孩子做了不當的行時,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面對結果。例如:賴床的結果是來不及吃早餐或上學遲到。做功課拖拖拉拉的結果是晚睡而次日精神不足等。記得一位媽媽告訴我,她因為女兒的賴床而苦惱,天天催起床的情形下,有一天終於忍不住發脾氣,情緒爆發出來,並且生氣的問女兒:「我受不了了,如果你是我的話,你會怎麼辦?」誰知她的女兒回了她一句:「媽媽,如果我是你的話,我就不去管她,睡晚了,上學遲到,自然有校規和老師會處理。」孩子所說的,正是「自然的行為結果」。很多時候,孩子會自然學習到道理,不需要父母再嘮叨。

  假如父母在確定孩子的行為不至於有太大危險時,可以讓孩子自己學習經驗。例如:要是小朋友喜歡玩火柴,只要不會燒到東西,不妨讓他小試一下,讓他體驗一下燙到了會痛的感覺。可是若孩子想開瓦斯爐,就絕對不能放任,因為那太危險了。


三、溫和而堅定的說「不」
  當父母和孩子約定好事情,要是孩子沒有遵守的時候,溫和而堅定的說「不」是必要的。曾經有這樣一個例子:葉媽媽和孩子約定,要是做完寒假作業就帶他去遊樂園玩。雖然孩子沒有實現承諾,葉媽媽因為不忍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,還是帶孩子去遊樂園了。但是卻為了沒有答應孩子的額外要求,晚上去看別的展覽,引起親子間很大的不愉快。之後孩子怪媽媽不帶他去看展覽,而且連續好幾天吵鬧不休。

  若和孩子已經做了約定,就應該堅定的說「不」。雖然孩子可能會因為失望,而對父母做出種種情緒干擾。但是經過幾次之後,孩子就會知道遵守約定的重要性,這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有利無害的。


四、傾聽孩子的聲音
  現在的父母常常講得太多,聽得太少。傾聽孩子的聲音,可以利用一些技巧,來了解孩子的想法。例如:用下面的句子,引導出孩子心裡的想法:「你覺得……,因為……」「聽起來似乎……,由於……」,在孩子敘述時,不要用「我完全明白」的斷然態度打斷他,應該用專注的神情看著孩子。時而發出:「嗯」、「是的」、「我了解」等短句,來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。先讓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,真正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,取得孩子的信賴之後,孩子才能聽得進父母的話。


五、對事不對人
  當孩子做了不好的行為時,應該直接針對事情來評論。例如:當客廳裡到處散落著孩子的玩具,這時說:「你的東西放在客廳,我很生氣,因為看起來很亂,而且造成別人的不方便。」就比「你知不知道你這種行為……」「你為什麼老是講不聽.…..」來得好。因為前面的說法,孩子很能了解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,進而改進這樣的行為。如果是後者,那麼孩子可能只知道父母生氣了,但是父母為什麼生氣呢?他並不了解。這樣孩子既不知道要如何改善自己的行為,甚至可能誤會家長不喜歡他。

 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,不能想要短期見效,應該用長期投資的心態來做,只要您每天花一點點時間,陪孩子學習成長。經過您長時間的投入,孩子自然會改變,也定能成為一個自信、快樂、負責任的人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mmer1974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