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小一的孩子很單純,也很喜歡幫助別人。但是對於哪些事情能幫,哪些事情不能幫?還是沒辦法正確的判斷。例如:有些小朋友很熱心,想盡辦法幫助別人,甚至幫別人寫功課。考試的時候熱心的將考卷給鄰座的小朋友看,被老師發現時,還很困惑的問老師:「我看他不會寫會被老師罵,這樣很可憐,幫助別人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?」

該如何教導孩子正確的助人呢?在正式談這個話題之前,我們可以做一個檢視。孩子已經做到就打勾,看看孩子是否已經有了正確的助人態度。

在日常生活中,孩子是否會主動幫助家人。

孩子幫助別人時,會不會考慮自己的能力。

孩子幫助別人時,會不會考慮到自己的安全。 孩子能不能判斷哪些事情能幫?哪些事情不能幫忙?

如果您勾得越多,那麼恭喜您的孩子已經擁有了良好的助人態度,您只需從旁引導孩子做正確的判斷即可。如果您勾得越少,那些沒有勾到的部分就是孩子比較需要加強的地方。

以下幾點提供您指導孩子學習助人的方法:


一、從故事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
您可以挑選一些和助人主題相關的故事,講給孩子聽,或者也可以自己編一些助人的故事說給孩子聽。講完之後再和孩子討論其中的情節,讓孩子了解助人的真諦,讓孩子在故事中產生同理心,真正體會助人的意義,以及施比受更有福的涵義。


二、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助人
您可以請孩子做些簡易的家事,例如:摺衣服、收拾碗筷或整理書報等,事後告訴孩子您很感謝他的幫忙,並且做得這麼好。更應該告訴他大人平時工作很忙,要是他能主動幫忙,父母會覺得很開心。
如果孩子平時有主動的幫家人倒茶、拿拖鞋,或是幫弟妹穿衣服、拿東西等行為時,做父母的也最好立即給予鼓勵,例如:「謝謝你幫我倒茶,我很高興。」這樣孩子得到了父母正面的鼓勵,就會越喜歡幫忙。


三、合宜的助人需要家長指導
應該讓孩子了解,凡是可能傷害自己或是傷害別人的行為,都是不可以幫忙的。例如:幫別人寫作業、幫別人欺負小朋友、不會游泳就去救掉到水裡的同學等。同時應將這些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告訴孩子,例如:幫同學寫作業,同學雖然現在很輕鬆,卻無法學會這項功課。所以應該告訴同學怎麼寫這項功課,而不是幫同學寫,才是真正的幫助同學。

必須讓孩子了解熱心助人絕對是一件好事,但是一定要有方法,而且在助人的過程中,也一定要評估自己的能力,否則弄巧成拙,也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。 因此,要是幫助別人可能會造成自己的傷害時,就應該請求大人協助,不要自己去做。例如:如果有同學不小心掉到水裡,應該趕緊大聲呼救,請旁邊的大人幫忙,不要自己跳下去救同學。



四、大人言行會影響孩子
大人的一言一行,對孩子的影響很大。所以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幫助別人的行為,孩子看著看著也就能耳濡目染的學會幫助別人。例如:和鄰居之間經常互動,幫助有需要協助的鄰居,或是在參加義賣活動、捐助慈善機構時,也帶著孩子一起去。一方面讓他們有參與的機會,另一方面讓他們學習怎麼幫助別人。

另外,要是家長時間許可的話,也可以多參與孩子學校的事務,例如:交通導護工作、圖書室服務、校園安全巡視、協助校外教學等。不僅可以幫助老師教學更加順利,也可以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,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。
能夠樂於助人的孩子,往往具備開朗、善良等人格特質。這些特質都能幫助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獲得更多友誼,同時也更容易讓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。因此讓孩子學會熱心助人,將可為孩子的未來累積無形的財富。要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會注意自身安全,同時也樂於助人的人呢?則需要家長用心培養。就讓我們一起努力、身體力行,教導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熱心助人的好孩子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mmer1974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